查看原文
其他

家长违章影响孩子评三好|“有锅互背”谁之过?

米娜 谷珵 光明社教育家 2022-12-10





教育家 · 快评


家长违章,影响孩子在校评三好?据《河南商报》称,近日,郑州市召开全市学生安全出行综合管理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议,并公布了《郑州市学生安全出行综合管理工作方案》。该方案指出,郑州市公安交警部门将积极配合市教育部门、市文明办,将接送学生车辆、人员交通违法行为纳入学校创建文明单位、文明班级、三好学生考核评价范围。


消息一出,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。有网友认为学校附近频繁出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,不妨试一试这种通过孩子来反向管理家长的方法;有网友则提出此举属于“连坐”,不能让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为家长的违章行为买单。


学校组织评选三好学生,是为了奖励品德好、学习好、身体好的学生,属于学校日常教学管理行为,有具体的考核标准;而家长违章属于成年人违反交通管理规定的行为,也有明确的处理办法。将这两件行为人不同的事情捆绑在一起,实在欠妥。


事实上,这并不是家长与孩子第一次“有锅互背”。2012年,成都市某小学与交警共同制作了“黄蓝绿”三类临时停车卡,规定家长乱停车三次以上,影响孩子评选“三好学生”;2016年,杭州某小学在大门南面的机动车道上画了一条黄线,线内禁止家长停车,家长违反规定将扣除孩子所在班级的班级集体分,并影响孩子各类考核的评定;2018年,菏泽市要求学生和家长签订承诺书与责任状,将家长驾驶超标电动车与学生的“道德品质分”挂钩,通过对学生扣分来给家长施压......这些方案初衷是好的,或许在短期内也起效了,但起效不等于合理——家长与孩子“连坐”并罚,无疑背离了现代社会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的法治精神。


在全面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今天,我们强调的是,公民个人的合法权利和自由得到保障和实现。所谓“邢止于一身”,犯错、违法、惩罚坚持的都是罪罚自负原则,而非停留在“连坐捆绑”式团体责任的陈旧思维里。某种程度上,该事件也显示出法治教育依旧道阻且长。道路交通拥堵、违章行为频发,该追根溯源,再对症下药,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而不是将城市规划不合理、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、家长出行不规范等问题,统统列入学校管辖范围内。否则长此以往,学校便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教学活动;学生更是无法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,带着被“记过”的心理压力上学,容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;还有可能导致学生与同学、与老师、与家长之间的矛盾。


不难理解,捆绑惩罚背后,通常是“屡教不改”后的无奈之举,但有一些地区和学校采取了更为积极的形式来维持秩序:组建“家长志愿服务群”,采取家长自愿报名的方式,配合其他有需求的家长接送孩子;成立“校门口接送队”,家长可以送孩子但不能下车,待孩子下车后,由接送队负责其过马路、入校等问题;通过开展有趣的“小手拉大手”活动,利用体验而非说教激发亲子学习交通安全知识的积极性,培养他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......种种有意义的探索,提供了可参考的样本。


对于相关部门来说,应坚持依法治理,在各司其职的前提下合作共治,与学校沟通实施错峰接送,净化学校周边的交通环境,通过分流、限行等方法减少同一时间内的车流量。与此同时,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,正确引导大家自觉遵守交通法规,让法治精神浸润人心。





—  END  —

源|本文系“光明社教育家”原创
作者 | 米娜 谷珵
设计|朱强
统筹|周彩丽

征集|“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”


《教育家》发起的第二届“寻找大国良师”公益活动近日启幕。活动分为三部曲:


1.征集“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”

2.出版《大国良师的样子》丛书

3.推选“大国良师”


活动截止至2022年底。依据评选标准及参与要求,推选出10位“2022大国良师”,授予“大国良师”称号,每位“大国良师”将获得主办方提供的成长奖励基金10万元(税前)。


2021年11月—2022年6月,开展“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”征集活动。


征集要求:参与活动的教师,撰文讲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成长故事。以第一人称撰文,体裁为叙事散文,字数在1000字左右。要求故事真实感人。文章择优刊发《教育家》杂志、《教育家》杂志新媒体、学习强国等平台。


参与方式:在“光明教育家”App“寻找大国良师”专题页面提交申报表及教师自述的“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”(申报表及“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”需同步提交)。如仅参与“大国良师的成长故事”征集活动(不参与“寻找大国良师”活动),将文章发送至邮箱xzdgls_jyj@163.com,文章中注明学校、姓名、联系方式。









千元定制小升初简历,是学校“飘了”还是家长“怕了”?
学生集体呕吐,校长崩溃痛哭,“送餐公司”为何换不动?
艺术等级证书,为何变了味?
问卷鉴“自杀”,这事靠谱吗?
教育部: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!家长,你的孩子或许不是“娇气”
家长“一言不合就举报”,是爱子心切还是过度保护?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